|
【南京】釉下彩瓷器见证佛教在南京的出现 |
【nanjing】2014-11-25发表: 釉下彩瓷器见证佛教在南京的出现 青瓷釉下彩盘口壶。刘浏摄本期继续为您介绍六朝博物馆的青瓷器。这一件是在南京出土的东吴时期青瓷盘口壶,与其他青瓷器不同的是,惟独它使用了“釉下彩”的工艺。而壶身上的佛像装饰,也见证了南京乃至整 釉下彩瓷器见证佛教在南京的出现来自南京nanjing相关,仅限南京nanjing观点以及网络浏览,佛山陶瓷网对釉下彩瓷器见证佛教在南京的出现以及内容不做任何推荐。 釉下彩瓷器见证佛教在南京的出现青瓷釉下彩盘口壶。刘浏摄本期继续为您介绍六朝博物馆的青瓷器。这一件是在南京出土的东吴时期青瓷盘口壶,与其他青瓷器不同的是,惟独它使用了“釉下彩”的工艺。而壶身上的佛像装饰,也见证了南京乃至整个江南地区佛教的传入。扬子晚报记者张可先做个科普:在中国人生活中使用几千年的陶、瓷是两种器皿。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陶器表面粗糙,而瓷器表面有一层光洁的釉。用来盛装酒水饭菜,瓷器显然更容易清洗,也更耐高温。而“釉下彩”就是用色料,在瓷器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性烧成。这种工艺使彩绘不易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青花瓷,就是“釉下彩”中的经典。 久负盛名的“青花”、“釉里红”等等工艺,若要追溯起源,就是六朝博物馆三楼的这件青瓷釉下彩盘口壶了。1983年,它出土于南京雨花台区长岗村一座东吴时期的墓葬。在迄今为止的考古发掘中,这是时代最早的一件釉下彩瓷器。青瓷釉下彩盘口壶也是六朝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盘口壶高度超过30厘米,罕见地保留了壶盖,以传说中的“神灵之精”鸾鸟雕塑作为装饰。这件壶的瓷胎白中略带灰色,是青黄色的釉,釉下的“彩”是褐色彩绘纹饰。这些纹饰可谓丰富多彩、信息量极大。颈部绘有七只虎头异兽。腹部绘两排持节羽人,羽人就是长翅膀的人,是道家修炼升仙的终极形态。腹部近底处绘有一周仰莲纹。总的来说这些釉下彩绘,画的是一派飘渺虚幻的天界风光,呈现典型的道教文化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在盘口壶肩部贴有一些小雕塑,其中有两尊佛像。众所周知,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直到两百年后,孙权才在南京建造江南地区第一座佛寺—建初寺,这也宣告着佛教在江南地区正式站住脚。东吴盘口壶上的佛像就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自此,佛教开始融入六朝各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了梁武帝萧衍一生三次出家。皇帝组织大臣到瓦官寺集中培训,听高僧讲经。栖霞山开建石窟佛像的故事。而盘口壶上,佛像与中国本土的道教的绘画出现在统一器物上,也说明当时的人们包容地接受了外来文化,而这一社会思潮也开启了整个六朝“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盛世。 (【nanjing】更新:2014/11/25 17:26:26)
![]() |